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中学资料 >

第二模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语文案例分析中学(六)

2024-02-18 17:23:21
中师华图

(六)案例分析题

阅读《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课内学习规划,完成题目。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课内教学统筹规划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现实,理解乡土社会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

2.细读文本,感受语言魅力,提升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4.探索学术类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该类图书的阅读经验。

【学习方法】

1.思维导图法。

2.圈点勾画法。

【学习流程】

1.读前导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的:旨在规划与布局,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并为其阅读指明方向。

学习任务:①了解这本书及作者的大致内容,激发阅读兴趣。②明确阅读的基本方向、阅读方法及阅读步骤(略读+精读+研读)。

学习方式:学生推介(学习任务①)+教师讲座(学习任务②)。

2.预热自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的:了解这本书的纲领及相关内容,对该书形成初步认识与期待。

学习任务:①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成书过程。②了解相关学术思想、知识体系以及作者的写作感想。③写下自己对这本书的心理预期。

学习方式:学生圈点勾画+教师督促检查。

3.主体略读。

此次略读主要针对《乡土中国》的主体部分,共 14 章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的:以核心概念为抓手,以圈点勾画为主要读书方法,让学生完成全书 14 章的初步阅读。

学习任务:①厘清概念内涵,了解推理过程。②创建思维导图,建立整体框架。

学习方式:学生课外自学+教师课内指导。

4.主体精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的:精读文本,钩玄提要,含英明华,获得阅读经验。

学习任务:结合文本内容,对文本中的重要概念进行评点,借助概念把握全篇(可以通过旁批眉批总批、读书笔记、知识卡片等方式呈现)。

学习方式:课外自读+课内交流。

5.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是在反复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深层次思考。这个步骤是阅读的发展等级,主要采用主题学习的方式开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的:①通过阅读,积累阅读与写作经验。②将经典照进现实,联系生活,展开研究性学习。

学习任务:再次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此次阅读带有较强的任务性,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

学习方式:探究+分享。

6.经验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的:阅读经验的交流与分享。

学习任务:①就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共性与个性兼顾)。②就《乡土中国》的阅读方法进行回顾整理。③教师推荐新书,延展阅读。

学习方式:课堂交流。

(节选自《语文教学通讯·A 刊》2021 年第 11 期)

1.《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中,课内学习安排 6 课时,课外阅读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阅读进程。

请简要概括这样安排的目的。

2.在“文本研读”环节中,其主要的学习目的是展开深入的研究性学习,你认为这一环节可以以怎样的方式展开学习?请提出你的教学建议。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第二模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四章语文案例分析中学(六)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