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中学资料 >

2024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中的诸子百家

2024-02-02 16:14:10
中师华图

 一、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形。

1、老子

春秋末期人物,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并称之为“太上老君”。

其主要思想是“道”,“道”是万物的本原,表现出客观的唯心主义,同时老子认为一切都是对立而统一的,“道”的特性是自然无为,主张致虚安静、柔弱不争。

在方法论上,表现出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识到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

【名句鉴赏】: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4、“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7、“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8、“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9、 “上善若水”

2、庄子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老子之后,与老子并称“老庄”。

主张顺从天道,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达到“清静无为”的状态, 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

最早阐述“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后被汉代儒者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著有《庄子》又名《南华经》,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著作中的成语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庖丁解牛”、“庄周梦蝶”、“鹏程万里”等。

3、黄老思想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兼采阴阳、儒、法、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西汉初期以“无为而治”为统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

二、墨家

1、代表人物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子。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 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这一学派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著作《墨经》,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墨经》中有关于力、力系的平衡和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论述;记载了关于小孔成像和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成书年代比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早,但内容却要丰富得多。

三、法家

法家的政治口号是"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

1、李悝

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推行李悝变法,是最早的变法者,在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著作《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2、商鞅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的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新型的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奖励耕织,保证了秦国后方粮草充足;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职,安分守己。

著有《商君书》、《秦律》等书。

3、韩非

著作《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总集,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

【注】:《韩非子》、《商君书》主张以法治国。韩非综合商鞍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重农抑商,严刑苛法。

【拓展】:《吕刑》,是我国第一部成文法典,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刑法文献。

四、兵家

代表人物:孙武、孙膑等。

代表作:《孙子兵法》、《孙滨兵法》。

主要是在军事方面大有成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军事名言均出自兵家。

五、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战国时期,一批从事政治活动的谋士,以审察时势、陈明利害的方法,以“合纵”“连横”的主张,游说列国君主,对当时形势产生一定影响,苏秦主张合纵,说山东六国之力以抗秦,张仪主张连横,说六国以事秦,当时的谋士一般分属合纵、连横两派。

六、名家

代表人物:公孙龙。

代表作品:《公孙龙子》。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七、杂家

吕不韦,同时任秦国丞相,被尊称为“仲父”,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一书,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测试题

1.(单选题)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的是______。

A.范增

B.管仲

C.庄子

D.老子

2.(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出现很多思想学派。以下关于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墨子---《墨子》---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B.孔子---《论语》---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C.老子---《老子》---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D.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的是(  )。

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庄子

4.(单选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  )。

A.《孙子兵法》

B.《战国策》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答案:D D B A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聘备考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