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中学资料 >

2024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中的诸子百家之儒家

2024-02-02 16:14:16
中师华图

 一、儒家代表人物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以及董仲舒等。

1、孔子

名丘,字仲尼,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至圣”“圣人"。

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第一次打破了旧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变“学在官府”为“有教无类”,并倡导“因材施教”等开明的启发式教,使传统文化教育惠及整个民族。

孔子与弟子重新编订《五经》,修订《春秋》,以记载春秋时代所发生的大事,阐发儒家的价值观。

孔子的话语,被弟子编成《论语》,因此其是孔子的“言行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儒家学说的必读经典。

2、孟子

名轲,字子舆,被称为“亚圣”。

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本善”。

其作品有《孟子》七篇,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荀子

名况,字卿,曾传道授业,弟子有韩非、李斯等。

政治上提出“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其作品有《荀子》。

青出于蓝,即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董仲舒

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延续至今,主张“大一统”“天人感应”。

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是维护古代宗法等秩序的重要支柱。

二、儒家经典

1、十三经

《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

《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

《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

《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其中,“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2、四书五经

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创立。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秦始皇焚书坑儒,乐经流失,只剩五经。

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

3、《尔雅》

《尔雅》是我国的第一部词典。

“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4、经典名言节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投桃报李)——《诗经》。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明哲保身)——《诗经》。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温故而知新”——《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论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荀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知识拓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提出的,在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聘备考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